“从眼科做起,减少一次性耗材。”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双碳’目标下,能源问题被广泛关注,但在医疗领域,手术中的一次性耗材所产生的碳排放却被忽视了。
(相关资料图)
王宁利教授
今年两会期间,王宁利教授就提交了一份关于碳排放的提案,建议眼科手术减少使用一次性耗材。
“手术中用的消毒材料、手术刀,医生穿的手术衣,治疗用的推注器、注射器等,这些都是一次性的,使用一次性的耗材、一次性的器具、一次性的辅料好像成了一种常态。大家都图方便,用完了一扔,并没有意识到降解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产生多少碳排放,给地球带来多少污染。”王宁利教授表示,“这种污染累积起来还是非常可怕的,需要引起大家高度的关注。”
白内障手术是全球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进行大约 1000 万例白内障手术[1]。目前中国每年白内障手术量预估接近400万台。因此,每年因白内障手术所产生的碳排放不容小觑。虽然目前已经有其他国家对白内障手术的碳足迹进行了核算(如印度每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碳排放为6kg CO2eq, 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23km[2];英国为130kg CO2eq,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500km[3]),但尚缺乏针对中国白内障手术的碳排放核算的研究。
王宁利教授团队拟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中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所产生的碳排放,即碳足迹进行核算,拟通过对不同方案中不同组分碳排放贡献率进行分析,为提出并推广更低碳的环境友好型标准化白内障手术提供理论依据。
“主动减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企业作出改变是最重要的。”谈到如何降低碳排放,王宁利教授表示,企业作为碳排放的最大主体,从源头控制碳排放自然是最有效的途径。“有远见的企业会发现这是个必然趋势,率先迈开步子,把被动性改变转为主动性改变,在变革中走在前列。只要企业研发生产出新的绿色环保产品,可以重复使用、碳排放低,成本低又环保,医院当然愿意采购。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
强生眼力健就成为走在前列的企业之一,于2015年在国内推出了首款响应国家碳中和号召的创新预装式人工晶状体,去年上线的SmartLOAD®智能预装推注系统,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在材质设计上大幅降低塑料的使用,能够显著减少医疗垃圾的产生,相较传统预装系统减少84%塑料浪费,设计结构上更简洁,让手术操作更为便捷,能够减少44%的手术时间。
当前,在王宁利教授的倡导下,陕西省眼科医院严宏教授、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王于蓝教授、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崔巍教授、厦门眼科医院张广斌教授、大连何氏眼科医院徐彦教授、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谭吉林教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 巫雷教授在世界地球日之际共同发起号召,呼吁从眼科做起,在碳排放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Khor HG, Cho I, Lee KRCK, Chieng LL. Waste production from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20 Feb;46(2):215-221. doi: 10.1097/j.jcrs.0000000000000009. PMID: 32126034.
[2]Thiel CL, Schehlein E, Ravilla T, et al. Cataract surger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aste and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t a private healthcare facility. Journal of cataract and refractive surgery 2017; 43(11): 1391-8.
[3]Morris DS, Wright T, Somner JE, Connor A.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cataract surgery. Eye (London, England) 2013; 27(4): 495-501.
责编:乔靖芳
主编:张赫
校对: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