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热门看点:何赛飞怒骂戏曲圈,平均2年消亡3个剧种,我们的国粹还有救吗?

2023-05-23 18:21:49 手机网易网

一夜之间,被“何赛飞骂梅花奖”“何赛飞痛斥梅花奖”“何赛飞炮轰梅花奖”刷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因是一段她在某戏曲大赛上的发飙视频。

骂也好,斥也好,轰也好,何赛飞哪来这么大胆子?

事后,她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回应说:断章取义。

梅花奖是中国演员为之奋斗的艺术最高标准,我拼命鼓励年轻演员去努力得奖,怎么可能会‘痛斥梅花奖’?这样断章取义的歪曲是非常不合适的,反而会扰乱我们正常的态度和发声,甚至扰乱活动的进行。

这个大赛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何赛飞在对谁发飙?

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她不得不发飙?

01、完整还原何赛飞发飙过程

5月21日,山西高平《中国梆子大会》上,晋剧演员张军波唱了一出《清风亭・舍子》。

讲的是,老汉张元送养子张继保进京赶考的事。

张军波唱得很好,尤其最后那句“奔一个好前程,莫为我二老把心操”,几乎是哭着唱出来的。

台下观众深受感染,频频鼓掌。

唱完之后,主持人白燕升接着剧中内容说,张军波也是一个父亲,他有三个孩子。

六年前,他曾来参加过大赛,当时还在吕梁。

完了以后,他被省团看上,从吕梁调到太原,孩子和妻子仍在老家。

他最短一周回去一次,一个月回去一次是常态。

住单位宿舍,一个月工资1500。

五年了还没有转正,至今是个临时工。

白燕升在说这句话之前,经过了反复思量,我想肯定是有压力的,但又不得不说。

然后接着又反问,1500怎么养活三个孩子?

演戏之余,他(张军波)做网约车司机,送外卖。

他爱人几次跟他半开玩笑地说,咱们离婚吧。

白燕升说,这么好的演员,我真担心他有一天会离开这个舞台。

因为他不是没有生过这样的想法。

我觉得每一个院团长都应该善待这样好的年轻演员。

我们光说戏曲的未来在青年,在青年,光喊口号有什么用啊?

五年都没有转正。

白燕升最后说,我们需要有人为这样优秀的演员保驾护航。

年轻演员才有出路,戏曲才有出路!

这番话说得非常沉重,又非常现实。

台下一片沉静,几位评委感同身受,不住地擦眼泪。

然后,白燕升请评委之一的何赛飞点评。

就有了被广为流传的那一幕。

何赛飞说:你说为事业,为中国戏曲坚守,哪有这么多高尚的想法?

他就是爱好,他就是喜欢,从骨子里喜欢。

但时,何赛飞随之话锋一转,在转之前也是经过了反复思量的。

像白燕升一样,有压力又不得不说。

她说: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

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

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

得了奖以后封在仓库里,老百姓也看不到。

戏呢?钱呢?到哪里去啦?

——这就是所谓的“何赛飞痛斥梅花奖”“何赛飞炮轰梅花奖”。

事实上,跟梅花奖没有任何关系,她骂的是基层院团,是戏曲界的现状。

02、戏曲界现状:不公与消亡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众所周知,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一张脸面。

并且,我们还一直引以为傲。

但是有谁知道,传统戏曲的真正生存状态?

又有谁知道,其实每年,都有剧种消亡,或者濒临消亡?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的专业部门曾有统计。

2012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1959年我国有368个剧种,到2012年只剩下286个。

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

另外,全国还有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处于几近消失的边缘。

2017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戏曲剧种348个。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30年时间消亡了47个。

基本上,也是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亡的速度。

两组统计,虽然数量不太一致,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传统剧种在不断消亡。

传统剧种为什么会消亡?

曾经我以为,是现代的年轻人不爱看。

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起码并不全是。

因为工作的原因,曾接触过不少戏曲界人士,也曾考察过不少戏曲项目。

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当今年轻人对于戏曲或戏剧的喜爱,远超想象。

当然,他们也许只为打卡,也许只被花里胡哨所吸引,并非想要深入研究。

但起码证明,他们并不排斥。

况且,戏曲原本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不是只有唱词。

还有动作,还有念白,还有故事。

可现实的状况是,普通老百姓,包括年轻人,能看到戏曲表演的机会并不多。

而另一边,绝大多数的专业戏曲团体,发展都不容乐观。

能自己养活自己,已经属于很不错了,更多的,每天面临生存问题。

甚至是倒闭,是灭种之灾。

为什么?

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并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试问,有什么活动,什么庆典,什么场合,是需要请一台戏的?

还不如来一场歌舞表演,来一场二人转,来一场电影。

现在,连露天电影都快消亡了。

一般来说,小剧团都散布于农村,可农村人多数想要看上面所说的那些表演。

因为更新鲜。

而想要看戏曲,对戏曲传播有推动作用的群体,则更多集中在城市。

城市是个商业化的天下,小剧团怎么可能进得去?

所以,他们的生活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当然,这也与他们的表演上不了档次有关。

为什么上不了档次?

没钱,戏服差,道具差,舞台差,演员形象也差。

没人,写不出好本子,创新达不到,只能抱残守缺。

越上不了档次,就越没人看,越没人看,就越上不了档次。

这是一个死循环,循环到最后,只剩下死。

而在城市里相对比较大一些的剧团呢?就是何赛飞所要炮轰的主要问题。

这些剧团有正规编制,也有一定的补贴,相对来说,生存空间要大一些。

可经济化大潮中,他们也是社会底层人物。

比较好的出路,是申请艺术基金扶持,去拿梅花奖、文华奖。

花一笔钱,排一台大戏,得一个大奖,过几年舒服日子,然后又重蹈覆辙。

而那台获奖的精品大戏,往往只演几场。

演给相关部门看,演给专家学者看,然后就是开研讨会,歌颂吹嘘一番。

至于普通老百姓,包括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台戏的存在。

申请来的扶持,获奖来的钱,大部分专给某些人,又很少用于改善全体。

这就是戏曲界的现状。

又不仅仅这些。

03、传统戏曲,后续还有人吗?

戏曲界的现状,还包括传承接续,后继无人。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学戏了。

唱念坐打,一招一式,辛辛苦苦学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到最后连个演出的机会都没有。

那我还学它做甚?

可以肯定地说,前面那个张军波,每月1500的工资,都没有他业余跑网约车赚得多。

因为喜爱,所以坚持,但首要的问题是生存,他们总得找个让自己活下去的法子。

何赛飞也不例外。

白燕升在介绍她时,说她除是影视演员之外,还是一个杰出的越剧艺术家。

这话一点没错,何赛飞生于浙江,自幼学习越剧,毕业于戏曲学院,18岁进专业团体。

可是她为什么还会选择拍电影电视剧呢?

原因都是一样的。

她在团里排不到戏。

这么多年来,她从未放弃过戏曲,而且奔走相告,直到今天在“中国梆子大会”上发飙。

她之所以发飙,也是切切实实看到了戏曲的发展现状,从张军波身上得到共情。

而张军波呢,比她更加执着。

据后来白燕升介绍,此次大赛,别人都有团体,就张军波是自己来的,一个人,一根棍。

他的那根棍,是为下一场表演准备的。

如果这次不能晋级,连使用的机会都没有。

而何赛飞、白燕升冒险为他发声,真能起到效果吗?

也许能,也许什么都敢改变不了。

不过,白燕升也是很有经智慧的,他在最后说:

希望我们这个舞台能给军波的生活带来好运和好转。

真的不希望我们今天说的所有的所有,帮了波倒忙。

这话,话里有话。

如果真能转好,那将是戏曲演员之幸,也是戏曲振兴的一条出路。

当然,张军波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而传统戏曲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要传承,要拯救,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做到的。

它需要全体戏曲界,甚至是全社会。

戏曲没落,甚至消亡,有其自身的问题,但总有人能克服这些问题。

比如《青春版牡丹亭》,比如乌镇戏剧节,比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都是很好的尝试。

别说那不纯粹。

传统戏曲想要生存,想要发展,就必须融入时代性。

明星、名人、名利场;

猎奇、八卦、说书坊。

关注“蒙羽其艺”,给你新鲜好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都昌警方回应“家属称女生遭校园霸凌留遗书后溺亡”:正调查取证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