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7岁高龄的施阿婆,是一位因肢体残疾行走困难的独居老人。家住二楼不算高,可就是那18阶陡直的木质楼梯,让“下楼”这件别人眼中的小事,成为施阿婆出行的一大难题。不过,也正是这18阶木梯,为施阿婆和小东门街道金坛居委青年社工杨怀卿搭起了连心桥,为施阿婆的生活送来阳光般的温暖,让这位清秀俊朗的“90后”社工成为老人赞不绝口的好“外孙”。
把温暖送到施阿婆的身边
(资料图片)
通往施阿婆家中的陡直木梯
转型社工,要当居民的贴心人
“从事社区工作之前,几乎没有和居委会打过交道,居委干部存在感很低;加入社工队伍,尤其负责残联、民政条线的工作之后,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杨怀卿出生于1993年,是土生土长的黄浦小囡。谈起2019年从企业白领转型居委社工,杨怀卿坦言:“初衷是换个离家近的工作,没想到,要把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做到位,一点儿也不轻松。”
杨怀卿把压力化为动力,始终把服务好辖区残疾人群、老年人群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好居民贴心人”的承诺。
以施阿婆为例。虽然已经入户走访多次,杨怀卿每次踏上那18阶木梯,心里总会想到残疾人、老年人出行之难,开始盘点政策服务及资源清单,尽力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据了解,杨怀卿先后帮助施阿婆等重度残疾居民完成了无障碍设施、智能马桶圈、助步器、轮椅车以及长护险的申请,显著提升辖区残疾居民的生活品质,获得居民们的好评。
上门了解老人情况
2022年疫情突如其来,施阿婆和前来照顾她的大女儿感染了新冠病毒。杨怀卿得知后,第一时间穿上“大白”防护服,带上防疫药物,来到施阿婆家的楼下。隔着雾气腾腾的面屏,看着这条爬过无数次的18阶陡直木梯,杨怀卿感受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条木梯已经了然于心,即使身穿防护服,上下楼梯也不是难事,陌生的是从这一次上楼开始,自己将近距离与病毒战斗。深吸一口气,杨怀卿步伐坚定,一边爬楼梯,一边大声问候:“施阿婆,我来给您送药了……”
就这样,疫情期间,这条楼梯杨怀卿每天都会走上好几遍,有时是为了送药,有时候是发放保供物资,有时是带医生上门做核酸采样,有时是进行环境消杀……疫情之后,施阿婆多次向结对的老伙伴称赞杨怀卿:“我多了一位每天上门嘘寒问暖的好‘外孙’。”还有不少受到杨怀卿妥帖照顾的居民,把一面面锦旗送到了居委。
居民们送来锦旗
用心尽责,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每年9月,按照区残联工作要求,各社区都要对辖区残疾人群的情况、需求进行全面排摸,以便下一步提供更为精准的无障碍设施改造、阳光辅具、春雨助学、阳光宝宝以及残疾人大病医疗补贴、就业促进等多种服务。对于杨怀卿来说,把排摸到的信息在残联数据系统进行更新的同时,也让自己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服务有了“底账”。
在中华路居委工作期间,一名残疾高中生考上大学之后,杨怀卿及时送去了“春雨助学行动”申请表,并且帮助这名学生连续四年获得了资助,大大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收到区残联通知,有一位阳光宝宝的户籍新转入金坛路居委之后,杨怀卿第一时间拨通宝宝母亲的电话,了解到宝宝在外区居住后,杨怀卿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对方,以便随时沟通,同时根据宝宝的月龄及不同时期可以享受到的政策,初步制定了服务计划。
有位青年因智力残疾,只能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相结合的形式与他人交流。一天,这位青年来到居委,指着手机里的支付宝软件,努力表达自己的需求。杨怀卿虽然听不明白,但转念一想,支付宝与钱有关,就把该青年可以享受到的补贴政策,逐条缓慢且清晰地报出来。果然,提到残疾人大病医疗补贴政策的时候,青年用力点着头,杨怀卿想到对方提交过申请表,可能要了解补贴何时到账,为其进行了细致解答。得到想要的答案后,这名青年跷起大拇指表示感谢,满意而归。
除了在生活和经济上竭力提供帮助,为丰富残疾人群的精神生活,杨怀卿还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残疾人群创造走出家门、与社区建立联系的机会,帮助他们与时俱进、融入社区。2022年2月,新春佳节巧遇北京冬奥会,杨怀卿在区残联和金坛居委的支持下,在居委活动室开展奥运知识问答及桌面“冬奥会”,邀请残疾居民以及平日里与残疾人结对服务的热心居民欢聚一堂,为老城厢的春节增添活力和暖意。
桌面“冬奥会”
值得一提的是,采访杨怀卿的当天,他正发着高烧带病工作,见到杨怀卿的时候,一名家属正坐在桌前填写申请残疾人大病医疗补贴,杨怀卿就静静站在家属的身边,对每一个填写问题给予细致解答。